• 期中备考小课包
  • 课程模式
  • 中高考集训班
  • 一元试听课
  • 一对一辅导

尖锋资讯 尖锋> 尖锋资讯

2023高考复习指南丨高三语文复习策略

0 2023-02-10

  为迎接2023年高考,实现高考既定目标,结合语文教学和高三学生的具体情况,讲求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整体性,特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刚为本,纲举目张。

  1.研究高考信息,吃透《考试说明》精神,明确考纲中每一个考点的要求、范围、难度,做好知识点全覆盖。以《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近两年全国乙卷、甲卷为实践样卷,借鉴单独命题的其他省市试卷,尤其要借鉴已参加新高考改革的新课标卷命题理念、特点,探讨2023年命题趋势与特点,研究备考的各种题型及其应对策略,以策略指导教学实践。

  2.研究学情因材施教。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领悟为基础、以学生的运用为落脚点,坚持“三个训练”:夯实基础训练,专项整合提升训练,仿真模拟训练。

  3.以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清晰的审题能力、感悟归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方法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规范表述能力。让学生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步骤有所悟,有所得。


  二、复习策略

  (一)从无序中求有序,从特例中寻规律。

  任何阅读文本只是一个例子,而例子是读不完的,我们追求的是规律。只有那种揭示一般规律的例子才是有用的。一篇篇地分析文章的结构、手法,一道道地作模拟题,既费力又无效。阅读文本时,从无序的文本阅读中求有序,用有序的方法指导无序的阅读;从特例中寻求规律,不断地抽象;从规律再应用到特例,不断地具象,循环往复,不断把薄书读厚,同样,又不断把厚书读薄,读出规律。

  如我们读朱自清的《背影》,从中总结父爱的规律特征,而少谈选材、结构、章法,我们现在简单归纳一下父爱的特点:

  一是对儿子的挚爱始终如一。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鼓励儿子;所有事件像聚光灯一样在“买桔子”时一齐闪现。

  二是至情的无微不至,甚至有点婆婆妈妈。

  三是父亲对儿子深情到了无言少语的地步。朱自清的散文是至情散文,我们应启发学生深知天伦至爱是人类至美,是无以替代的感情。


  (二)前后勾连,整合贯通。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大于教材。

  一个人的生活量就是语文积累和学习的过程,即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关系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再也不能把眼光局限在复习资料、模拟试卷上,而是进行由此及彼、由文内到文外、由已知到未知的勾连整合、延伸拓展,探寻其中的规律。

  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前后勾连中整合贯通,读出同一题材作品中所寄寓的作者的旨趣。

  从小学至初中、高中,学了很多同一体裁、同一题材的作品,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如果对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作品很难有一个了然于胸的大框架、大思维、大见解,怎能有整合贯通的大结构呢?阅读、写作思维怎能不杂乱无序呢?看似一篇篇阅读,一道道完成模拟试题,但留给自己的是一篇篇割裂开来的、无法糅合在一起的、散乱无序的篇章。因此,每一次阅读中的求索、探寻,每一次的异中求同、前后勾连,都在聚集增叠着块块基石,这样在基石上出现的是一种近乎灵魂、近乎生命的东西。

  如,阅读《游褒禅山记》时,我们可以这样整合游记类散文: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常常倾注感怀于山水中, 虽徜徉山水,但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感悟人生,抒挥志趣。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寄托自己超然高举之思,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这是陶渊明乃至中国几千年来勤恳劳作的百姓的愿望与梦想。反观自身,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逃脱着苦难,在追逐着幸福?

  范仲淹登岳阳楼,揽万千气象而发忧国忧民之思,探求古仁人之心而抒先忧后乐之志。与之并称中国古典散文并蒂奇葩的《醉翁亭记》,“乐”贯全篇。作者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虽为小官,却能造福一方,使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这便是太守之乐,醉翁之意。欧阳修被贬后,仍能悠悠自得,这海般的胸襟又岂是当时的皇帝及众奸臣所能及的呢?柳宗元在远离尘世却又充满生机的小石潭边,构筑了一幅冷峻心灵的独特之美。

  无论王安石的悟志、范仲淹的忧思、欧阳修的乐醉,还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范仲淹心境的凄清、苏东坡生命的净化,都彰显了古代经典散文“散而不乱,气贯中脉”的特点。一线穿珠,寄趣于景,丰厚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这样,在前后勾连的整合与再度创作中,不仅深入领会了该文的意蕴,而且开阔视野,重新循迹再走这一部部以文言构筑的诗文,对自己因岁月流逝而逐渐淡化的精神进行再一次的历练。这不断地“走过”,不断地“历练”,就是我们温故知新、吐故纳新的过程,就是我们精神的积淀。


  (三)用“原型批评”简化、深化思维。

  原型批评能把很多物象一以贯之,原型批评是赏析古代文学作品的纲。

  古人认为:“月,兴生兴死,月永恒。”《楚辞·天问》:“月光何德,死则又育”。汉朝刘熙载《释名》:“朔,苏也,月死复苏者;晦,灰也,火死为灰。月光尽似之也。”古人把月和生命哲学联在一起,把月亮看成是一种生死蜕变的方式,以此保持它的永恒性,因而月亮也被古人作为永恒性的象征。

  月亮的永恒,是通过生死蜕变实现的。首先是对时间的永恒。如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诗人在古人、今人与古月、今月的大时空的变化跳跃下,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发掘了“人若流水,明月如斯”的人类共同感觉。

  其次,月亮的永恒也表现在空间的无限上。在唐及后来的边塞诗中,往往把汉月与胡地景物对举,一者熟悉的对象超越有限的空间,一者陌生的对象存在于有限的空间。如骆宾王《从军行》:“弓弦抱汉月,马足踏胡尘。”又如 “汉月垂云泪,胡沙费马蹄。”

  我们由此理解:天文地理,风花雪月,本来无情,有情的不过是人。因为有了人的情,天地才有了生命,才有了恨,才有了月圆月缺。

  由陆机的诗“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可以展开作文训练:

  明月入牖,则可以听禅,河汉皎皎、松鹤相映,听高僧说道,天地精神都顿时开阔;明月入牖,则可以弹剑,断鸿声远、游子梦回,一声水龙吟,是千年侠客的寸断肝肠;明月入牖,则可以饮酒,座上客满,金樽不空,半阙将进酒,把万古愁怀全都销尽;明月入牖,则可以论诗,银光泻地、山河如灰,此情此景,自是别有忧愁暗恨生;明月入牖,则可以会美人,静女窈窕,夜色如水,月上柳梢头,多少人约黄昏后。

  由李白的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可以展开作文训练:

  月本是一个,亿万人却有亿万的情怀,比如在那大漠绝塞中,关山难渡,戍守十年的士兵,于血战之后,独对皓月当空,怎不想起江南春闺那一曲幽噎?又如那大江东去处,惊涛拍岸,乱云如雪里,贬谪千里的诗人,看江山如画,却把多少豪杰都付与东流,怎不把酒酹涛,叹人生如梦?再如那沧海横流时,山岛耸立,得胜归来的壮士,见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洪波涌起,怎不把天下兴亡都一肩担下?

  利用原型物象的魅力,在简化、深化思维的过程中,认识世界、认识他人、欣赏万物、品鉴生命的厚重之美。同时,把这一过程作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更作为求真知、做真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愈挫愈勇的探索精神,培养自己沉着冷静的思维品质和严谨求实的创新精神。


  (四)积累整合,从充量的积累中创造重量的知识。

  积累的过程,是通过充量知识的积累,创造重量知识的过程;是充分调动已有的思维,形成有梯度的思维的过程。积累的过程,是运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脉搏,将曾经的沧海、今朝的桑田融会贯通的能力。

  1.积累《考试说明》要求必备的名句名篇,力求做到不错一字、不漏一字、不增一字,倒背如流,信手拈来, 达到钱钟书《谈艺录》中所述:“今日之性灵,适昔日学问之化而相忘,习惯已成自然者也。神来兴发,意得手随,洋洋只知写吾胸中之所有,沛然觉肺肝所流出。”

  2.积累成语。按照成语类型的七大板块分类特点,每天积累6个成语,从成语到文义,再从文义到成语,反复记诵,反复推演,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自如的应用能力。

  3.积累作文片段。作文其实也是一门遵循客观理论的科学,是一门“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的积累艺术。要避免今日学生作文格式僵化、无病呻吟、言不由衷的应试新八股弊端,必须使自己的作文成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这必须从积累开始。围绕一组话题,进行集中而有序的系列化写作专项积累,每天有步骤、有计划地积累一些富有诗意、富有哲理的精美作文片段,由片段到完整,再由完整到打磨片段,反复记诵,反复打磨,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思维潜能,具备丰富的语言能力,才能写作出带着胸腔里的温热和别别跳动的节率的语言,自然能也就能达到苏东坡所谓的“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日积月累,在积累中超越,在超越中创造,是一种近乎灵魂、近乎生命的质地。


  三、四轮复习,把握各阶段目标。

  一轮复习夯基础,零碎知识系统化;

       二轮专项求提高,板块知识专题化;

       三轮冲刺求突破,备考能力综合化;

       四轮回归求稳妥,体系知识鲜活化。


  第一轮:2022年8月---2023年2月底

  主题:研读考纲,通过板块训练夯实基础,使零碎知识系统化。

  首轮以板块知识展开,时间上约从高三暑假补课至寒假一轮补课结束。

  (1)针对各板块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建立知识网络,强化“双基”,整合知识。

  (2)辨析并掌握基本概念,分析并归纳答题方法,学会准确答题、规范答题。

  (3)通过每周一次的综合试题训练、周考、月考等方式,对复习过的内容进行滚动记忆。


  第二轮:2023年3月初---2023年4月中旬

  主题:专题训练求提高,主干知识专题化。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关键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二轮按专题模块展开,主要进行“诗歌综合能力鉴赏与提升”“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综合能力提升”“写作综合能力提升(发展等级)”等专题训练。

  (2)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训练。进行小综合专题突破训练,在滚动与提升中进一步辨析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探究一些命题思路、基本规律,在综合与专项中整合辨析并提升实际应运能力。

  (3)将语文素养渗透到解题中去,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能够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能够正确审题,深入思考,准确答题。


  第三轮:2023年4月中旬--2023年5月中旬

  主题:三轮冲刺求突破,备考能力综合化。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及各地试卷信息,优化组题,把握命题方向,突出三轮复习的时效性。

  (1)做好考试的适应性训练,学会考试,增强应试能力。

  (2)完成各地最新信息组合试卷,进行综合模拟演练。

  (3)查缺补漏,回审练习考试中的典型错题,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

  (4)查漏补缺,攻破难点,狠抓热点,强化训练。


  第四轮:2023年5月中—2023年6月初

  主题:回归课本求稳妥,体系知识鲜活化。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整应试心态,提高答题效率。

  (1)回归基础、回归课本,对知识方法回顾整理,提纲挈领,有序清晰,让书变薄。

  (2)加强学生准确审题,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从而得心应手答题的能力。

  (3)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培养沉着冷静、临场不慌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