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晚,尖锋学能成功举办了以《新学期,“心”开始》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专题直播。本次直播特邀九思青少年心理养育品牌晨红沙盘总经理余老师和晨红沙盘教学教研总监杨老师座谈,聚焦开学阶段家庭心理支持与儿童适应性问题,旨在从专业角度解答广大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惑。本场直播关注度颇高,共有近千名观众持续在线观看,积极互动,点赞量直逼2万。
直播中,余老师与杨老师结合心理学理论与实际教育案例,系统阐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实现从假期到学期的平稳过渡,并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情绪管理、目标设定、亲子沟通等核心问题提供了专业而细致的建议。
01
一、理解开学适应期的心理特点
余老师在开场中指出,所谓的“开学综合症”,实质上是孩子身心状态在环境转换过程中的自然反应。从放松的假期状态过渡到规律性较强的学习生活,不仅孩子需要调整,家长也常常伴随焦虑情绪。因此,理解与共情成为支持孩子的重要起点。她强调,家长应避免采用强硬手段,因为强行“刹车”只会激起逆反心理,应该逐渐通过作息调整和开学仪式感的创造,帮助孩子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02
二、理性应对常见开学困扰
如何帮孩子收心
收心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比如,家长可以提前几天与孩子共同调整作息,每日微调15–20分钟,逐步回归上学节奏。同时,通过共同准备学习用品、整理书包、包书皮等具体行为,增强孩子对新学期的心理预期和参与感。这种由外而内的仪式感设计,能有效缓解突然转变带来的心理抵抗。
回应孩子的不想上学
面对孩子表达“不想上学”或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杨薇老师建议家长首先给予情感接纳,避免说教或否定。可使用“妈妈/爸爸感觉到你有些紧张,愿意和我说说吗?”等共情语言,引导孩子表达真实顾虑。在了解具体原因(如学业压力、同伴关系或教师态度)之后,针对具体原因给予支持。
打破催作业魔咒
很多家庭在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冲突。对此,余老师指出,家长应从“监督者”转变为“支持者”角色,注重沟通策略的转变。例如,将负面指令如“不要再玩手机”转化为正面提醒:“我们约定的看书时间到了哦”。此外,可借助“期待法”“速度小比赛”等方式,增强任务完成的趣味性与成就感。
制定孩子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
在学习目标设定方面,推荐使用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和有时限)。例如,将模糊目标“数学要学好”具体化为“坚持每天做5道计算题,争取单元测验比上次提高5分”。同时,目标应涵盖社交、兴趣、体能等多方面,避免单一学业评价带给孩子过大压力。将大目标拆解为阶段小任务,并及时给予肯定,有助于孩子积累成功体验,保持动力。
03
三、家长自我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直播中特别强调,家长的情绪状态深刻影响孩子的心理适应。余老师指出,家长的焦虑常表现为反复叮嘱、过度检查作业、失眠等行为。她建议家长首先进行自我觉察,明确情绪来源,避免将自身焦虑传递给孩子。同时,要厘清教育责任界限:学习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的角色是引导与支持,而非替代。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和自我关怀能力,只有父母情绪稳定,才能成为孩子的“定海神针”。
在互动环节,老师们就评论区高频问题作出了回应:
针对“一年级新生分离焦虑”问题,建议家长提前带孩子熟悉校园环境,建立对新环境的信任感,并在初期给予充分鼓励与陪伴;
关于“二胎家庭如何平衡关注”,强调合理安排时间、注重个体差异的重要性,营造公平而温暖的家庭氛围,使每个孩子均感受到重视与关爱。
直播尾声,余老师以四点核心观点总结:
1、理解。理解是第一步,只有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才能给予恰当的支持。
2、信任。信任让孩子有力量,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们会给我们惊喜;
3、支持。支持是成长的助力,关注孩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4、自我。家长的自我情绪管理至关重要,只有情绪稳定,才能成为孩子的“定海神针”。
作为九思旗下品牌,尖锋学能和晨红沙盘将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并持续通过各平台提供儿童发展与家庭心理支持的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积极参与的家长,你们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陪伴者和引导者,欢迎持续关注,共筑孩子成长的坚实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