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新生活动
  • 课程模式
  • 中高考集训班
  • 一元试听课
  • 一对一辅导

尖锋资讯 尖锋> 尖锋资讯

636分没报华一高,后悔吗?光谷妈妈与众不同的“三重考量”

0 2025-08-01

中考出分的时候,很多好朋友关心问:这次试卷不难?姐姐多少分?

姐姐有幸作为花城中学首届考生之一,考了636分,为28%的600分、64%市示范率、77%普高率,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然而,636分刚踩华一高的线。

然后,就有很多朋友问:分数这么高,没报华一高后悔吗?


后悔吗?

当然不会。



中考,是孩子们的战场;

中考志愿填报,则是家长的战场。


如何选择合适的学校?

孩子的意见可以参考,家长要做好准备。

做了三年的准备,最终选择的,当然是最适合自己的。


初一的时候,我就计划对省示范高中进行摸排,包括位置、周边房源、一本率、作息时间等等。当时还做了个表,不过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完成收集,所以也没办法给大家参考了。



01
择校第一点:孩子的意愿


我们从小升初择校的时候就纠结过一遍:孩子不愿意住校。


家里的情况是:姐姐比弟弟高三届,正好姐姐高中弟弟初中,如果姐姐高中比较远,不愿意住读,我可能就只能去租房陪读了,那么,弟弟就顾不上了。


可能有人会说:孩子大了,也许会改变主意,而且高中住读也多,没事。嗯,理是这个理,但是我不想把孩子往外推,如果不愿意住读,那选择一个离家近的高中吧。愿意住读就住读,不愿住读,就辛苦爸爸接送了。


高新区,能选择的高中就比较少了吧,所以前面的表放弃了,开车超过30分钟的学校,再好也不适合我们。


02
择校第二点:看孩子成绩


家长从步入初中就要准备了,天天用电脑的,在电脑上专门搞个excel记录孩子的大考成绩(月考、期中、期末),包括班排、校排、省示范、市示范线等。这个可以直观的看出孩子是进步还是退步,稳不稳。不用电脑的,用手机在线表格记录,或者备忘录记录,备忘录每次记录后,都发个自己可见的朋友圈(备份)。


比如,我们姐姐每次月考都比期中期末差,分数差,排名也差几名,问原因,说道法历史都没怎么背。我觉得这是小问题,差就差点吧,问题不大。期中期末好好记好好背,分数还可以就行。


另外,很多家长喜欢和别的孩子比,看分数,看排名......其实建议自己比,这样能更客观的知道孩子的水平。


我们每次区统考都在华科附中线以上,华一线以下,那填报志愿的时候,肯定不会选择华一高。有人说,可以冲一下啊,万一上了呢?水平不够,冲上去也是垫底(比如中考,636分刚好压线,但是比小分321分其实是没过的),再考也考不过那些学霸。


何必呢,家长心态要稳。


华科附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稳妥的选择。



03
择校第三点:看孩子的性格


多少家长因为“鸡头”和“凤尾”而纠结,到底选哪个?


看孩子的性格。


还记得华一丘班的“五不建议报名准则”么:


希望学校把每一分钟都占满的家长不建议报名


孩子自觉性很差的不建议报名


无法接受当凤尾的不建议报名


希望作业考试非常多的不建议报名


希望老师很凶的不建议报名



我们家姐姐的性格,内敛、慢热、不愿意主动问老师,这种孩子,我觉得大概率在华一高会是默默无闻的那种,尤其成绩在华一高还不突出,所以华一高很好,但是不适合我们。


六年级的时候,我甚至想通过体育生进华一高,但是孩子不愿意走体育路线,我也就放弃了,孩子的意愿最重要。


7月快要结束了,暑假过半,2025年招生工作也到尾声了,我们如愿以偿的接到了华科附中的录取通知书,对于姐姐自己和我们所有家人来说,这都是一件高兴的事。


当然,不管孩子去了哪个学校,这只是求学路上的一小部分,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日后的学习保驾护航,为以后的高考志愿填报做准备。姐姐去了高中之后,先观察一年,看成绩怎么样,我们再来选择目标大学。


最后,想跟大家说:

小升初的家长,现在就可以关注高中学校了;

初升高的家长,任务更重了,目标大学(以后就业)在哪个城市?目标学校是哪个?历年录取分数线多少?全省排名多少能进?比较好的专业是什么?孩子感兴趣的专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