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针对中等及以下,有学习困难的学生。
有许多同学初中学得还不错,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一,从第一次月考开始,成绩就走下坡路,一次考得比一次差,以至于怀疑自己是否适合上高中,能否考上大学,迷茫,困惑一直伴随着自己。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中科目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与众多科目不匹配,疲于奔命,应付不过来。
高中知识相对初中知识而言,难度和深度都变大许多,而且科目也比较多,尤其是高一,有九门文化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每一个科目都会考试。很多同学想把所有科目都学好,最后却是科科学不好,科科都陷入迷茫和自我怀疑中。
其实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初中课程,虽然各个地方略有差异,但大致是这些科目:初一(七年级)有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道德与法治;初二(八年级)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生物、道德与法治;初三(九年级)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道德与法治。
可以看出,初一一入校就要学习七个科目,初二,初三分别要学习八个科目和七个科目,这些科目在初中是否都学得非常好呢?不一定吧。初一科目虽多,但都是选择性学习。语数外三科大部分同学可能学得还是比较认真,因为无论父母的传统观念,还是小学开始,这三科都是一直都有,是所谓的主科;至于历史、地理、生物、道德与法治是所谓的副科,大部分同学不是很上心,自然没有认真学习,成绩也不会很好。大部分同学却没在初一感到学习上的压力,因为初中考试远没有高中这么频繁,也不会将所有科目考试成绩放在一块儿进行排名,家长关注度相对较低,因此压力也就很小。
总体上看,高一是中学阶段学习科目最多的一年,而且会排名,九科总分排名。本身从初中到高中,由于知识难度和广度的增大,学习规律的变化,学生有一个适应阶段。因此,九个科目的学习更是一种挑战。许多原本学得不错的同学,如果适应不了高中的学习模式,就会科科挂彩,成绩下滑。高一没有打好基础,既会打击学习的自信心,高二、高三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也会变得困难重重。
那么,不妨在高一有侧重地学习一些科目,对另一些科目学会大胆放弃。
首先,高考最终只考六科。无论是过去的文理分科3+3模式,还是马上要在全省展开的3+1+2的新高考模式,参加高考时只考六个科目。如果可以从高一开始有侧重地学习其中六科目,就可以大大减轻学习负担,集中学习精力。实际上重庆等地实行新高考后,就是从高一上学期开始选科,高一下学期开始执行。
其次,有些科目学了还不如不学。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弱,部分课程理解起来有困难,相应知识掌握得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的成绩依然很差,还耽误高考必考科目的学习,与其这样还不如早早放弃。
这样做有这样几个前提条件:
第一、提前规划。
在进入高中前,就要了解大学专业录取和高考学科组合的关系,知道越多,高中的学习就不会太盲目,更有针对性,这个和放不放弃哪些科目没有关系。高一第一次月考结束以后,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状况,再结合个人兴趣和家庭背景等因素,选择有意向的专业。当然,尽量选择报考科目组合相近的专业,这样相对需要学的科目就少。
第二、学业水平考试要过关。
学业水平很容易过,但一点都不学,也会挂科的。因此,平时上课要多少学一些,考前一定要好好突击一下。最低要求就是保证学业水平考试要达到C,就是过关。
新高考采用多元化的招生录取模式,其中之一就是采取“两依据,一参考”的招录模式,即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特别是一些211,985学校的某些专业,录取会参考学业水平考试。但是大部分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他的高考成绩是达不到这个要求,也注定和这些学校无缘,但是努努力,完全可以进入普通的一本院校.